从2010年初的“国十一条”、到4月份的“新国十条”、再到国庆前夕出台的“国五条”,每当一次调控出台的时候,普通百姓心中总有种房价快要下跌的感觉。然而,社会大众所期盼的房价下跌却总也千呼万唤“不”出来,相反房价却屡屡陷入越调越涨的“怪圈”,甚至在政策出台之后出现成交量“井喷”的现象。住房难,真是难于上青天。
杜甫曾经写道;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。”可是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,要想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,却并非易事。甚至有专家分析,国内房价的居高不下,是最近出国热浪潮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以瑞典为例,就深受国人的青睐。有人可能要说了:瑞典的房价比国内还高呢?其实,这只是表面现象。
作为稳居联合国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国家榜前两名的国家,瑞典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的成就也举世闻名,堪称全球楷模。早在1990年,瑞典人均居住面积就超过45平方米,平均每套住宅2.3人,基本消灭无家可归者,住房在建筑质量、供水、供热取暖方面都有很好保证。2000年平均每1000人拥有484套住宅,平均每套居住面积90.6平方米,4.2个房间,99%有浴室和中央供热系统。这样的居住条件,国内大多数城市远远达不到。
瑞典住宅房地产市场分为三个类型,第一种是租房市场,其中占主要比例的是非盈利性的公共租房公司提供的成片租房群;第二种是完全产权的自有房产,这一类型一般是独门独户的家庭别墅;第三种是拥有可买卖使用权的住房合作社,这一类型主要是公寓。这三种产权房的比例近20年来一直比较稳定,大概在40:45:15左右。这个比例最大的好处就是,让贫者有其屋。
在国内,人们在关注“房价涨幅过快”的同时,也越来越意识到:应该让中低收入者实现“居者有其屋”。然而,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这方面,我国起步较晚,瑞典却已经做得相当成熟,他们实行实行公共住房补贴政策,坚持普遍受益原则,经历了从“砖头”向“人头”转变以及补贴费用由国家和地方团体共同负担三个方面。这样的好处,显然是国内无法享受的。
上一篇:瑞典成为投资移民的新热点
下一篇:移民瑞典,享受生活!
|